巧妍度假旅馆

【忠孝东路走九遍】到处都是指标,为什么我还是会迷路? ──给台北捷运的五个设计建议

来源:designinTAIWAN    发布时间:2018-11-04 10:52:00


建议配一首

动力火车

《忠孝东路走九遍》

看完此文




走进犹如迷宫般的松江南京站,铺天盖地贴上巨大鲜明的指标,相同的标示甚至重复贴满壁面。大众运输的指标系统有必要如此繁杂吗?台北捷运的指标是否符合通用设计的观念呢?让我们从松山新店线的导引方式谈谈指标系统设计吧!


系统化设计首重「一致性」,大众运输系统需要通用设计


所有系统设计最重要的便是一致性,范围包括命名、指标摆设点配置、数量,规格尺寸、文字内容,硬体部分的建筑、空间和造形产品设计等。最复杂的视觉系统则包括识别、图纹型式、色彩计画、符号标志、指定字体、影像风格、地图规画和其他各类制作物设计格式。在同一个系统里,应该用相同的字体或符码来呈现相同的资讯。如果在进行标示设计时,导入通用设计观念,将可以让更多人「看见」标示,同时也「理解」标示,特别是大众运输系统每天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人在使用,更需要有考量到不同族群的需求。


(1)命名不在好记,但要符合旅客的认知


在台北捷运中,有些车站是取该站交会的两条路名命名,如「松江南京站」和「忠孝新生站」;有些车站则是以附近著名的地标进行命名,如「先啬宫站」和「台北小巨蛋站」。此外,原「南京东路站」在松山线通车后,改名为「南京复兴站」,对第一次搭乘的旅客可能没有影响,但之前曾搭乘捷运的旅客,可能会因为找不到「南京东路站」而感到困扰。

目前的五条路线名称也是不一致的。第一和第五号路线(文湖线和板南线)是从两端的地名各取一字代表,第二和第三号路线(淡水信义线和松山新店线)则是以两端的地名直接结合而命名,名称较长,有些地方会采用简称,如淡水线、信义线、松山线和新店线,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旅客感到混乱。



「南京东路站」在松山新店线通车时改名「南京复兴站」,习惯旧称的旅客感到困惑。


目前的五条路线名称也是不一致的。第一和第五号路线(文湖线和板南线)是从两端的地名各取一字代表,第二和第三号路线(淡水信义线和松山新店线)则是以两端的地名直接结合而命名,名称较长,有些地方会采用简称,如淡水线、信义线、松山线和新店线,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旅客感到混乱。



左:现行捷运指标;右:修改建议。命名需注意内在逻辑的一致性

「文湖」为端点简称,「淡水信义」为全称;HSR与TRA为简称,但其他为全称,建议全部统一。


(2)资讯不用多,但要出现在对的位置上


为复杂的空间设计指引,并不是利用大量的资讯,强迫使用者注意就是好设计,应从使用者的动线进行考量。只有一条路径或同一方向,设置一个即可。除非路径中有任何障碍物会造成视觉屏障,或产生视线死角。旅客在不同的动线上可能会需要不同的资讯,应适时、适地与适当地提供资讯,不一定要将所有资讯集中在一起,或在一处大量出现,过多资讯也可能会让旅客费神观看,或产生视觉干扰。


在同一个视觉平面上出现三组尺寸、色彩配置都不同的指标,意图说明「本出口通往松山线往松山月台、不往新店,但尚未通车」。未通车前只要把出口上方的指标用「往松山:即将通车」的海报遮住即可,分散的标示反而让人不知所措。



在一个位置上出现四组不同尺寸、色彩配置的指标,但都在说明同一件事。


(3)使用人人可理解的符码会更通用


生活环境中遇到的所有标示,不论是文字、语言、符码或说明,不仅要让更多人可以「看见」,还要让看见的人都可以正确地「理解」标示。标示常会使用到符码,若使用得宜,可以超越语言及文字,让更多人理解。阿拉伯数字是全世界通行的符码,可惜台北捷运没有在一开始想好,如今松山新店线通车才为每条路线标上数字,凡是呈现各线名称的指标都需要重做,可以想见是一笔不少的花费!

有些惯用的符码对使用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认知,甚至超越国际,世界各地都是如此表示,就不宜改为他用。例如,通常带有警告并禁止使用者的行为标示会采用红色圆形加斜线表示,在松山新店线却以此作为非新店乘车方向的标示,并不适当。



(4)资讯的易读性很重要


「重要资讯的可读性应最大化」。也就是说,指标设计必须让使用者无须太费力就能看得清楚。所有的复杂资讯都需要简化,在删减掉非必要的资讯之后,以图像化的方式呈现。无法删除的文字资讯也要有适当的编排设计,包括文字大小、文字与背景对比、直书或横书等都会影响易读性。例如,台北捷运的路网图,文字方向有横的,也有斜的,观看不易。而且有些英文字置放成使用者不易观看的角度,外国旅客可能要歪着头看。除了阅读角度的问题,有时候英文字总是小到很难看得清楚。受限于版面,为了呈现完整的资讯,往往需要压缩文字的大小,但透过适当取舍与比例配置等,仍有改善的空间。



台北捷运路网图的文字方向有直有斜,且英文字过小,阅读起来有点吃力。


(5)只让旅客看他们需要的资讯


月台或楼层平面位置图,主要是让旅客知道自己的位置,以及各出口和设施在哪里。整个图面应该经过简化,将旅客不需要知道的部分或线条删除,电梯及楼梯等位置的标记,也应该使用大众可理解的图示,而非专业建筑图面的标记方式,让旅客可以一眼就找到他们需要的资讯。

又如,中和新芦线有回龙和芦洲两支线,分别以4A和4B标示,但月台候车处其实并无不同,如此的呈现方式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要在月台不同处候车,不仅对旅客无帮助,还可能影响其既定习惯或认知。



台北捷运的楼层平面图为室内设计使用的平面配置图,线条繁复、资讯过多,应简化重制,保留旅客需要的资讯即可。


小结:大众运输系统应以旅客的角度设想


在大台北地区,台北捷运可说是最重要的大众运输系统,从开始营运即大幅改善大台北地区的交通状况,且使用者逐年增加。然而,随着捷运路网的扩大,整个系统的复杂度也相对提升,如何提供旅客清楚的乘车资讯,顺利抵达想去的车站,很需要以旅客的角度来思考系统化设计。




所以

有听《忠孝东路走九遍》吗?

或许对想来台湾你来说

这篇文章这首歌

是个不错的参考哦




GIF 来自 Markus Magnusson

更多该设计师作品请至 markusmagnusson.tv

图文來自 circle

整合 / atos



如需转载,请联络「设计in台湾」

未经允许,请勿转载,谢谢合作




书荒了吗???



在成为设计师的路上,你需要看这些书。


「设计in台湾」独家书单(第一期)

详情请点击[阅读原文

或在窗口下方点击「好书购买」

新书9折热卖中

如有疑问请私信咨询或加微信 atosbee



第二期书单请戳